“生、日、快、乐!” 伴随切下蛋糕的欢呼声,慈济大爱幼教中心迎来十周年庆。2024年8月24日这天,校方邀请校友及家长回来相聚庆祝,八十个家庭、共三百名学生和家长,齐聚慈济人文青年中心,共同见证这一里程碑。
自2014年创立以来,慈济大爱幼教中心已扩展至义顺、大巴窑与盛港三所校园。庆典上,有幼教校友历经近三个月的排练,为母校献上鼓乐表演;有家长见证分享孩子在幼教中心学会独立与良好习惯的点滴,感恩学校的用心培育。
校友齐聚献上祝福
庆典亮点之一是校友组成的鼓队,带来的精彩开场与谢幕表演,为母校献上祝福。12名鼓队成员,年龄最小的9岁,最大的15岁。他们从三个月前开始,每周进行排练,献上两首特别编排的曲目:《回归》和《初衷》。
序幕《回归》象征欢迎幼教的旧雨新知归来,共同庆祝团聚;而谢幕《初衷》则表达了幼教十年来坚守的教育理念,也期许毕业生不忘初心。
毕业多年,此刻相聚,孩子或家长都格外兴奋。目前就读圣尼各拉女校中三的徐静恩,就是其中一位表演打鼓的校友。幼教开办的2014年,徐静恩是第一届学生。她腼腆地说:“回来表演打鼓,看到十年前的同学,也看到现在的幼教小朋友,想起我以前的童年和上课的感觉。”
徐静恩也说:“经过多次的演练,让我更体会这是为了庆祝慈济教育多年的耕耘,大家相聚庆祝这一天。”
幼教让徐静恩带着走的一个人生观念,就是环保,已经是中学生的她说,现在经常会和同学朋友分享环保理念。
另一位鼓队成员蔡芷姗,同样是幼教的首届毕业生,目前就读于基督堂中学中三。她原本只是为了好玩而答应参加鼓队表演,但多次练习后让她回忆起幼教时期的日子。
蔡芷姗分享道:“我在幼教学到的是感恩,对身边的人要心怀感恩。”她举例说,如今在学校看到清洁工人,她会主动表达感恩,因为从小在幼教就是这么学习的。她说:“感恩已经融入了我的生命和生活习惯。”
家长见证孩子成长蜕变
大爱幼教中心一路走来,少不了家长的信任和支持。家长是幼教中心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,当初为何选择大爱幼教中心?孩子就学的过程中,与校方又有哪些相互成长与相互成就呢?
今天来分享的亲子有今年11岁的校友梁乐祺与他的母亲施燕虹。从幼教中心升上小学后,梁乐祺仍保有小时候培养的好习惯,施燕虹在台上欣喜地细数:“在幼教学习自己褶衣服、洗碗等等,让乐祺养成自己整理、自动自发的习惯。他不怕手脏,我觉得这是孩子培育的韧力。”
除了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,幼教中心还让小朋友学习吃不同种类的蔬菜,一般小孩容易挑食,尤其会先避开平淡无味的蔬菜,但是梁乐祺不仅不挑食,还喜欢吃一般孩子不喜欢的蔬菜,比如臭豆和苦瓜。
施燕虹自豪地称赞儿子:“他不但不挑食,还会把食物吃完,因为老师教他不浪费食物。”
升上小学后,梁乐祺依然牢记环保不浪费、不使用塑料袋的观念,还常常主动整理可回收物品,甚至在学校被同学戏称为“收破旧的”(Karang Guni)时,他也毫不介意,反而借机向同学解释分类垃圾和重新将回收物变为有用的意义。
施燕虹说:“这就是大爱幼教中心品德教育的养成,我也很荣幸与大家分享,梁乐祺从一年级起,每年都是政府的教育储蓄奖学金得主(Edusave Scholarships)”
施燕虹的两个孩子都毕业自大爱幼教中心,她说:“谢谢幼教中心培育我的儿子,邻居也都跟我说,我的两个儿子对人很有礼貌,我想这要归功于慈济的教育。”
在妈妈的分享后,梁乐祺拿起麦克风和一张小抄,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幼教回忆,他提及环保与投竹筒等体验,最让他难以忘怀的是静思语——“口说好话、心想好意、脚走好路。”他说:“慈济教会我感恩的心态,但我更希望大家能记住这些静思语,静思语不仅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,也能带给别人快乐。”
话剧致敬教师辛劳
庆典上,小小话剧《一杯喝不完的水》引发了观众的共鸣,话剧通过一位幼教老师忙碌工作了一天,都没时间好好喝完一杯水的日常,让台下的家长孩子切身感受幼教老师的付出和不易。
“一杯喝不完的水”在多少老师身上曾出现类似经历?都说幼教工作繁琐且压力,究竟是什么让幼教老师在遇到困难和挑战时,依旧顶着压力坚守岗位?
华文老师关瑞霞在大爱幼教中心已经工作十年,一直用行动表达自己对幼教的热爱,对慈济的守护。关瑞霞回忆起最初与慈济的“一眼之缘”,到如今的坚守不渝,坦言工作不免也会遇到困难挑战,但她始终秉持“不要说太多,做就是了!”
关瑞霞老师特别提到,慈济的教育理念给了她很大的支持与动力。她说:“我很喜欢这份工作,领导的包容和体谅,同事的帮助和合作,让自己感到有人支撑,让自己能够单纯地专心工作。”关瑞霞的未来展望很简单,希望自己和伙伴能够一起健健康康,一起继续合作。
积极融入温暖校园
2023年8月才加入的陆丽文老师是大爱幼教中心的新血,初来乍到,她用“亲切”来形容幼教中心给自己的第一印象:“虽然大家还不认识我,但师兄师姊很热情过来伸手来帮忙;与其他老师相处时,大家都会互相帮助,不斤斤计较,这样的环境让人感到很亲切、很温暖。”
陆丽文特别喜欢“感恩”这个词,每次说出来时都由衷而发。她坚信,在这样充满感恩和爱心的环境中成长的幼儿,内心也将充满温暖与关爱。
来自菲律宾的英文老师丝丝(Cecil)在幼教中心工作已有四年,这里是她来到新加坡后的第一份工作。相比于在菲律宾的幼儿园工作,丝丝老师表示,这份工作不仅让她教授知识,更让她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。
丝丝分享,自己教孩子要爱护动物、有慈悲心,所以也尝试在自己的生活中应用教导学生的理念。开始减少荤食,外出时带环保袋,甚至习惯带环保杯买奶茶。她幽默地说:“这些变化对我来说很有趣,虽然有点奇怪,但这是一件好事。虽然我还不是素食者,但是我自己也感受到慈悲的力量。”
对于曾听人说,幼教中心的薪资相较下略少,丝丝表示,这是观念的问题,说:“当老师不是为了赚大钱,虽然钱仍然很重要。但当老师是一种热忱,是一份 “给予”的职业,也是生命的志业。”对于自己能在慈济工作,丝丝表示很感恩:“我觉得自己很幸运,我热衷的事,同时也是生活费的来源,所以我更珍惜。”
十年守护,共筑未来,慈济教育志业在新加坡正在生根发芽,大爱幼教中心兼顾品德和学术,用心教育孩子,为社会培养希望的人才,跨过十年里程碑,向着更长远的未来迈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