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Telegram Linkedin | EN
医疗

解剖刀下 播撒感恩的种子

3月6日,2015国际慈济人医论坛(新加坡)的首日下午,慈济大学模拟医学中心主任曾国藩教授,连同新加坡国立大学解剖学的黄以光副教授,主讲一堂别开生面的“无语良师”课程,深具启发性。七年前黄教授将这份医者的人文情怀,从台湾带返新加坡,默默带动同事和学生,成效可期。


SG20150306 MED WSX 017
慈济大学模拟医学中心主任曾国藩教授不吝分享丰富的经验,阐述慈济的大体捐赠推动,以及解剖教学结合人文教育的意义。 (摄 / 王绥喜)

“宁愿你们在我身上划错十刀、二十刀,也不愿你们将来在病人身上划错一刀。”无语良师为成就医学生而无私无悔地奉献,这份单纯心念,震撼了国际论坛的与会者。

3月6日,2015国际慈济人医论坛(新加坡)的首日下午,慈济大学模拟医学中心主任曾国藩教授,连同新加坡国立大学解剖学的黄以光副教授,主讲一堂别开生面的“无语良师”课程,深具启发性。七年前黄教授将这份医者的人文情怀,从台湾带返新加坡,默默带动同事和学生,成效可期,这次也吸引了本地媒体到场採访。

医师养成不能缺同理心

培养同理心是医师养成的重要一环。大体捐赠则是人们对医学教育的一大贡献,对於医学生的学医过程,影响巨大。尽管自古以来捐赠者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人钦佩,然而一般人,尤其是东方社会民众,多抱持“人死留全尸”观念,这无疑是大体捐赠计划推动的最大挑战。

曾国藩主任提及,以往医学院把遗体放到解剖台上,让医学生观摩人体构造,这些遗体多来自囚犯、无名尸,甚至是盗来的遗体。更甚者,大体解剖一度变成囚犯行刑的方式。如今,在多数的解剖学课堂上,医学生无需关心大体来自何方,捐赠者为何人,他心中有何意愿,甚至家人对捐献遗体的最终心愿。

大体捐赠在慈济“无语良师”计划的推动下,有了新注解。慈济医学院把人文结合医疗教育,推动大体捐赠供医学教育,尊称捐献者为“无语良师”,让医学生透过了解捐赠者无私奉献成就医学的精神,学习成为一名有同理心、有爱心的良医。这项计划,多年来成为海内外医学界人士前往学习的典范。

解剖教学结合人文教育

慈济如何推动大体捐赠?解剖教学如何结合人文教育?

曾主任从证严上人于1986年在台湾花莲设立第一所慈济医院说起。慈济在1994年成立医学院,翌年开始呼吁大体捐赠供医学用途,到如今慈济所有供医学生学习的大体,都是来自民间捐献者,而其中超过六成的大体老师是慈济志工。这又是如何做到的呢?

证严上人曾呼吁志工与民众:“我们只有身体的使用权,没有所有权。要化无用为大用。”在慈济人长期宣导和身体力行下,渐获台湾民众的认同。慈济医学院结合志工团队的力量,时时关怀与慰问大体老师的家属,让他们感受到尊重与温暖。

“慈济大学医学院设立的目标,是培育以人为本,以关怀病患为出发点的医师。”曾主任分享,有别於一般偏重技能的解剖教学,慈大医学院将专业技术与人文理念融合并重。慈济尊称大体捐赠者为“大体老师”和“无语良师”(译自英文silent mentor),除了对捐赠者表示尊重,更是体现大体老师付出无所求的精神,期勉学生要用心学习大体老师一生的行谊典范。

曾主任通过影带介绍教学环节,从拜访家属、解剖、缝合、入殓、火化到感恩仪式,在在体现了医学生对大体老师与家属的感恩、尊重与爱的情怀。透过与家属的互动,大体老师生平的故事,让医学生领略到其用心与期望。“学生时时被提醒,他们将来的成功是因为很多人成就而成的。”

2009年4月22日,华尔街日报的世界新闻版以大标题“Poems and Tears for 'Silent Mentors' Spark a Surge of Cadavers in Taiwan”介绍台湾慈济大学的“无语良师”,引起全球注目。有读者留言说,从没在华尔街日报上看过这么感人的新闻,也有人期待全世界的医学生都能看到这篇报导。

学医路上的精神导师

“哪天你们在我身上划刀,就是我心愿圆满的时候。”曾主任引述大体老师李鹤振在往生前跟医学生的对谈,让台下学员无不为之动容。

“宁愿你们在我身上划错十刀、二十刀,也不愿你们将来在病人身上划错一刀。”这是许多大体老师的慈悲心愿,走到人生的最后一刻,也要发挥良能。大体老师大捨无求的胸怀,为医学生树立了人品典范,成为他们学医路上的精神导师。这样的人文教育,在传统的制式教学上是无法传授给医学生的。

许力恆医师两年前毕业于国大医学系,目前正服兵役。他表示,人体构造是医学生的必修知识,因此医学系第一年就开设人体解剖课。他在求学时,黄副教授尚未在校内推广“无语良师”;且因大体供应不足,他从没机会动手实习,只能通过已解剖的大体来揣摩。

许力恆表示,“无语良师”这个词汇,他还是从参与台湾慈济模拟手术的同学何欣芩口中首次听闻。“无语良师计划提供医学生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,在学医过程中肯定助益良多,尤其对外科医生更是重要。”这天听了讲座,感受到大体老师宁愿让医学生在他们身上试刀的崇高情操,许力恆提醒自己要提起当良医的使命感。

无语良师推动在狮城

接著,新加坡国立大学(简称国大)医学院人体解剖学的黄以光副教授主讲《无语良师在狮城》。受慈济无语良师感动和启发,他不仅开始在课堂上融入人文关怀,更发心推动本地大体捐赠的观念转变。

国大医学院自启用以来,所有供医学生学习解剖的皆是无人认领的遗体。黄副教授回忆说:“80年代当我还是医学生时,每周都有两天解剖课。”当时遗体来源尚能应付解剖教学用途。2001年后,无人认领的遗体逐渐减少,医学生只能运用替代品来模拟解剖,而在2012年之前,新加坡几乎没有看到任何推动遗体捐赠的宣导。

2008年黄副教授在台湾参加国际人医会年会,深受震撼,深刻体会慈济医疗人文和对无语良师的尊重与感恩,回国后就开始思索要如何在国大医学院推广医疗人文。

翌年3月黄副教授邀约其部门的两位主管参访慈济大学医学院,亲身瞭解大体模拟手术课程。一行人返新后更有动力和方向,就在是年4月於医学院举办有史以来第一次对大体老师的感恩会,首次向无名的大体致敬。

新加坡医学生的学术竞争激烈,当时考试在即,但他们出乎意料地表现积极,筹备了艺文表演来表达内心的感激,让教授们讶异又感动。后来黄副教授将慈济无语良师的资料,增设为国大医学系解剖课的必修内容。

“部分国人对大体捐赠仍有顾忌,希望通过无语良师的推动,改变观念。”经过不懈的宣导,黄副教授还积极促成这两所医学院签署合作备忘录,让国大医学生到慈济医院交流与学习。医学生选择到花莲慈济医院实习的人数,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,2015年报名参与的学生就有16人。

在多方的支持和努力下,本地医学院对待大体老师的态度渐有改变。应邀参与在国大举办的大体老师追思感恩会的经验,也让全国器官移植组(National Organ Transplant Unit, NOTU)有了推动大体捐赠的信心。从2012年前只有三百名大体捐赠者,到2015年2月已跃升到有1500人签下大体捐赠的意愿,成效鼓舞人心。

我的父亲是无语良师

课程结束前,国大医学系二年级学生陈佳兴在黄教授的邀请下,蒞临和378名学员分享他挚爱的父亲陈志明医师成为无语良师的经过。

陈志明医师生前是新保集团综合诊疗所(SingHealth Polyclinics)总裁,专注於家庭医生科,积极推动家庭医生进修和服务素质提升,一生为医疗事业付出。陈医师於2013年不幸罹癌往生,往生后,将遗体捐赠给国大医学院供医学研究,遗爱人间,成为新加坡第一位成为无语良师的医师。

而间接促成陈医师捐献遗体的因缘,却是儿子陈佳兴。他在国大上了黄以光副教授的解剖学后,了解到大体老师对医学生的重要性,不期然向父亲提起。父亲认同之余还问陈佳兴,自己病得那么重,大体是否还能用?

陈佳兴这番朴实而诚恳的心路历程,让台下众人感动。他分享说,父亲常教导在此生重要的两个人生方向——尽力为他人服务;提升本身精神内涵,让生命发光发亮。捐献遗体对陈志明医师而言,不仅是热衷医学教育的延续,也是一种生命的升华。

“我觉得要当一位无语良师很伟大。”任职鹰阁医院(Gleneagles Hospital)加护病房护理师的学员邓秀明,惊讶地发现原来大体老师可以如此被尊重,不禁反思:“若我们对大体老师都可以如此尊重,当我们在面对病人和家属时,就会更多的付出。”

邓秀明以前没有勇气接受大体捐赠,但无语良师的课程让她开始改观,觉得如此有意义的一件事。对家属,对医学生都有很大的影响,她个人的捐赠意愿也提高了。

邓秀明一直以为慈济是个慈善团体,不晓得原来慈济在医疗方面也做得那么多。由於渴望学习与病人或病人家属互动沟通,尤其是临终关怀的技巧,她看了论坛课程介绍,觉得志趣相投,就报名参加。从学员报到至上课,志工的热诚让她感觉温馨,原来参与慈济的课程,并非自己孤单一人,大家同进同出的感觉很好。

不以技术为主的医疗人文课程,强调从“心”出发,在新加坡颇为少见,让邓秀明印象深刻。这些点滴见闻,她一定会和医院同事分享,也期望自己可以拨出时间,多来了解慈济人医会,希望可以为社会付出更多。

SG20150306 MED LDX 164
黄以光教授从国际人医会年会中接触到“无语良师”计划,感到震撼,返新后即用心将医疗人文落实於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。 (摄 / 黎东兴)

SG20150306 MED LDX 181
国大医学生陈佳兴分享说,要延续父亲陈志明医师的身教, 尽力为他人服务和提升自身精神内涵,让生命发光发亮 。 (摄 / 黎东兴)

SG20150306 MED WSX 026
新加坡人医团队呈现手语《菩萨的化身》,歌词由何欣芩医师译为英语,让多数英文源流的学员也能感受“无语良师”如捨身菩萨般崇高的情操。 (摄 / 王绥喜)

SG20150306 MED LDX 161
学员许力恆(中)从“无语良师”身上体会到那份牺牲小我、成全大我的身教,因而提醒自己要提起当良医的使命感。 (摄 / 黎东兴)

SG20150306 MED WSX 039
对於以医疗人文为研讨专题的课程,启发学员邓秀明(左)回归医者以人为本的初发心,而非照本宣科。她希望多来了解慈济人医会,为社会人群多付出。 (摄 / 王绥喜)


延伸阅读